国学 | 中医、命理与东方哲学

一、定投

二、随笔

01

中国传统命理学和中医学同是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走的也是类似的探究道路。

他们都源于一个共同的东方哲学体系的认知框架:气——阴阳——五行。

《一个现代人如何完成自洽?(人的分类)》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中华传统文化里从0到9,就有: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天干、十二地支。

我经常提到的“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则只是其中的一种,即三才理论的延伸,是被我用得最多的一种类比对应框架。

道家的山、医、命、相、卜里都与这个认识框架息息相关,其中命理与中医是与普通老百姓最贴近的两个工具,今天聊一聊我对于这两个玄学的基础理解和演化过程,你可以权当一个智力游戏。

《西方现代思想的困境与<老子>的现代意义》这篇文章我提到过:中国的东方哲学,比如道家、易学和中医,是一种典型的神秘超验事物,但是并不代表它无用和迷信,它比弗洛伊德的理论更加精妙和系统,也可以称之为区别于科学的玄学。

02

在中国古代先哲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

这个“气”,并不仅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

气与《易经》一样,有三易:简易、变易,不易。

他是简单的,所谓气,是指一种极其精微的原始物质。

他是不变的,它是构成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他又是变化的,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则来自于气自身固有的阴和阳两个方面的力量。

03

“阴阳”最初的含义很简单,朝向日光的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

这是古人观察到的一种“象”。

《易经》里最基本的数据同样是阴阳,“长横代表阳”,其数为1为奇,“短横代表阴”,其数为2为偶。

这就有了记“数”的作用。

“阴阳”真正步入哲学的殿堂,是由战国初期的道家学派促成的。道家在解释万物的演化过程时,把未分阴阳的混沌世界看作是“一”。

而“一生二”,便有了天地之分,有了阴阳之分。于是,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划归于两个方面:阴和阳。

阴阳成了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能反映阴阳互根、阴阳消长的是周易学中的太极图。

这样,阴阳理论的“象、数、理”三才就又全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混沌,二就是阴阳,三就是三才。

04

古人为什么特别喜欢“三”这个数字?

三样东西以后就是人脑记忆的极限了,以后演算出的万事万物必须要用文字记录,不能仅仅靠记忆了。

关于“三”我是比较喜欢这个数字的,我此前非常多关于“三才”理论的文章,也嵌入到了我无数的文章的思考框架之中,三篇《鬼谷子三才能量绝学》则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三后面就是四象和五行,古人比较喜欢谈五行,不喜欢四象,可能是避讳四这个数。

很多人读易经等古书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类似这样的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九归十方。

四象、五行、八卦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管是山、医、命、相、卜的哪一个,都于以下一些基本概念分不开:

05

太极:也叫混沌,气象已经具备,但是形状未成。

两仪:就是阴和阳,包括一切两两对应的总称,比如君臣、父子、天地、男女、黑白明暗等。

三才:指的就是天、地、人。

四象:最初指的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也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可以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又可以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六合:指的是东西南北上下。

七星:指北斗七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也被称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破军星。

八卦:指的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从古人的宇宙观上讲,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九宫:也是由八卦演变而来,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也可以叫九宫格。

十方:在佛家指的是:天、地、东、西、南、北、生、死、过去、未来。在道家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06

对于上面的一些基本符号,不同的符号理论体系会有不同的工具使用倾向:

比如奇门遁甲倾向于使用九宫,八字命理倾向于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易经占卜倾向于使用八卦六爻......

具体的符号体系内部,又有更加复杂的逻辑关系,比如五行循环系统:

“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这是说,由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五行。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

从相克关系看:水→火→金→木→土→水 ……

任何一行都可以限制、约束、克制另一行,但同时它自己也被另外一行所限制、约束和克制。通过制约,自然界就维持了某种平衡。

简而言之,五行是由阴阳二气化生出来的。“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显然,由气而生成的天地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系统所组成的整体,赖五行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维持了自然界整体的动态平衡。

就这样,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了“气—阴阳—五行”的结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

07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正是在探讨自然界“气”的运行规律时,肇始了“五运六气”学说。

运气学说认为,每一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象特点。这种年度之间的气象差异,以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运气学说,天地之间存在着两大气象要素系统:

一个是“五运”系统,由木、火、土、金、水五气构成,按五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称为“五运”;

另一个是“三阴三阳”系统。它由风、热、火、湿、燥、寒等六气构成,按三阴三阳(即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太阳、阳明)的组织法则组织起来,称为“六气”。

于是,根据五运和六气这两大系统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发生的相生相胜、相吸相斥的交互作用,在许多因素的自然综合过程中,形成了60年不同的气象类型。

这正好是俗称一个“花甲”的60年循环周期。而这不同的60年气象类型,按照《内经》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天干地支符号所标记的阴阳五行内容,具体演算出来。

这样,古代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合一”就具体落实到《内经》所说的“人与天地相应”。

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长期认真观察自然界气候变化现象,以及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总结出来的一套医学气象理论。

08

在“天人合一”方面,跟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相比,传统命理学在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命理学把跟人出生时对应的宇宙状态的片刻看作是人的先天禀赋,把它称之为“命”

换言之,人的“命”,就是他出生当时的特定的宇宙状态。

既然出生时的宇宙状态固结为“命”,命理学就有了十分具体的研究对象和探求的起点,它尝试根据这个固结状态所透露的“信息”,去揭示人先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

当然,宇宙的运动永不停息。它是按照本身具有的法则不间断地朝前运动着的。

于是,相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固结状态的“命”,那个仍在不断流变的宇宙状态,就成了这个“命”的外部环境或后天环境。

命理学把这个流变的外部环境称之为“运”

所以,从传统命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命运”,究其根本,就是一个固结了的特定宇宙状态,在不断变化的宇宙状态中的遭遇。命理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原理来描写、并进而预测这样的遭遇。

这里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因为命理学是用天干地支符号——四柱(年、月、日、时四组干支),或八个字(八字结构)——来标记“命”,因此,传统命理学也称为“四柱预测学”或“八字命理学”,俗称推“四柱”,或算“八字”。

显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气—阴阳—五行”的认识框架,为命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石和认识手段,由此产生了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对个人命运的理性探索。

09

传统命理学和中医学是怎样从这些基础符号概念里演绎出来复杂的学说的呢?

有机会再来探讨。

这些基础符号概念其实都不需要背诵,在运用中医和命理学的思维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类比。中华文化则倾向于类比和返古的整体观。

侯世达有部神作《表象与本质:类比,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简单却未必主流的想法:

就是人在思考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发现类比,因此类比乃是思维的核心。

我大一的时候初看《黄帝内经》,就从这本书里发现类比思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功能,中国的五行学说,中医和天干地支的理论,几乎都来自于类比这种类比思维。

当然,有些人会称之为牵强附会,但如果纯从记忆技巧的角度来讲,真的很有助于记忆,有学习过记忆宫殿和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的人应该会理解这一点。

数十年来,侯世达一直都在思考类比的本质,和许多认知科学家一样,他相信类比是解释人类智能的关键。

三、自律

——彭壮20240308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