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 不能让你赚钱的玄学不是好玄学!

一、定投 

二、随笔

01

在文章《科学与玄学》、《催眠师与手艺人》里,我是偏向科学与手艺人的,但是最近我开始偏向玄学与催眠师。

科学无法替代玄学,因为科学只是个方法论,还达不到一个认识论的高度。

《西方现代思想的困境与《老子》的现代意义》里,我提到,科学的边界与困境。

工具理性发展得太强大了,压倒、淹没了人作为一种独立自由个体的价值观、人性、人生目标和“诗与远方”。

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

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也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在未来,我个人认为“创造意义”、“创造符号”、“诗与远方”是现代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消费。

这个“意义系统”就是一种你无法证伪的玄学,一种可以解释一切的“意义系统”。

你可以选择佛教、儒家、新教去皈依,而我选择了道家文化。

02

注意:高级宗教绝对不是迷信。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这些宗教它都是高级宗教,高级宗教和那些原始人的巫术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的那种精神等级,包括它的很多理论上的精湛度,那是要超越很多原始的巫术的。

甚至这些宗教在自己生长的过程当中,它就是要跟那些“外道”的搏杀当中脱颖而出的,基督教就尤其如此。

你如果读过一些基督教的《圣经》的,尤其是《旧约》部分,你就会发现上帝耶和华最恼火的一件事情,就是你们拜偶像。拿一个泥,塑一个人,然后就在那儿拜,这是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原始宗教的共同的行为方式,基督教最反对的就是这玩意。

上帝是一种全知、全能、全在的存在,它是一种灵,这种灵是没有任何可见的形象的。

高级宗教基本上都主张这个,你到伊斯兰教的那个清真寺去一看,那里面没有任何形象,它是非常纯洁的,排除一切所谓的迷信,而存在的一种高级宗教形式。

基督教在这方面也是非常讲究,所以对它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谁啊?

恰恰不是科学,而是他们口中的迷信。

所以我们去看,很多讲基督教在迫害科学,而真正你把那个案卷打开之后,你会发现,它迫害的是那些人身上的巫术成分。

比如1600年,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而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

布鲁诺这个人自己就是个神职人员,但是他在宗教系统里面,是一个典型的异端,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

其实布鲁诺并不是因为从科学的理由上信仰日心说,而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正好为他的太阳神教的信仰,提供了一个佐证。实际上布鲁诺这个人在科学上是没有什么建树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宗教异端,所以罗马和他打的也是一场宗教官司。

03

今天聊一个话题:玄学或宗教是如何做营销的?

首先用的一个营销方法就是:故事。

因为高级宗教的得道高僧的理论都是比较高深莫测的,所以如何把这一套精湛的解释系统推广给劳苦大众是一件非常考验教主的事情。

比如我们都知道玄奘是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但我们真正知道有玄奘这个人,是因为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这个故事。

所以,故事是一个营销手段,从荷马史诗到希腊神话,再到《圣经》故事,都是用神话故事来营销的。

汉传佛教里有很多“公案”,也是故事,不过中国人更加重视日常生活里的运用。

“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

04

营销方法也是催眠方法,我2019年在喜马拉雅上传了一个《人性赚钱真经》的课,其实就是总结各种催眠的方法。

人性的特点,本质上是人脑的偏好。

营销、催眠、直播与演讲技巧都是与人脑的一些底层偏好有关系的:

故事、游戏、贪婪、偷窥欲、画面感、恍惚感、完形心理、关键按钮、条件放射、趋吉避凶、音乐、酒精等等等等。

一个核心的催眠方法就是利用人性首个特点:趋吉避凶。

也可以说是:逃离痛苦,追求快乐。

05

抓住这个人性的特点,你才能开始知道如何营销自己的“意义系统”。

我看《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作者是催眠师)这本书时,突然意识到:书里说的“不适感”,就是佛教里的所说的“苦”、烦恼、苦恼。

《高效演讲》里有一个概念叫作坡道,你要对方能够愿意听你讲话,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得给他造一个坡道,让他愿意听这个东西,让他跟你要讲的东西发生关系,这叫坡道。

所以畅销书都是从受众遇到的“苦”开始讲起,才更能更畅销,爆量的短视频素材、自媒体文章或者讲课的时候,一般都是以痛点开的头,因为人的本性就是离苦得乐、趋吉避凶。

“苦”是佛教的修行的入口,“苦”就是营销里所说的“痛点”。

苦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与动物相比,神经系统过于发达,所以感知到危险当然好,但副产品是也产生了更多的烦恼、苦恼。

06

高教宗教都有一个世俗抓手,这有利于他们的营销。

高深的东西、精湛的佛法普通的善男信女都不懂,你必须弄点日常用得到的东西,戳一戳日常的痛点、痒点和爽点。

下面是我总结的不同“解释系统”的世俗抓手:

基督教:罪(赎罪)

武士道:耻(知耻而后勇)

儒家:乐(不亦乐乎)

佛教:苦(生老病死)

道教:用(山医命相卜)

世俗社会里的各种事情就是这样不断的被各种解释系统给纳入解释范畴,然后就越来越周密,那些解释力不够强大的玄学就被淘汰了。

比如哈耶克的思想,40年代英美的自由主义陷入低潮,那个时代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全世界都在学习苏联和德国的集体主义,哈耶克与凯恩斯辩论输了之后,甚至得了抑郁症,直到冷战之后英美搞好了,所以哈耶克那一套才又重新夺得普世价值的一部分话语权。

07

一套解释系统,必须不断把世俗社会里新出现的事情给合理化,才能生生不息。

如果经典的文字书籍无法字面解释,就会成立发展新的派别,最典型的是犹太人对于高利贷的态度。

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犹太人没有别的生活方式,主要就是靠经商和借高利贷为生。

原因是因为虽然欧洲当时被基督教文化统治,但是犹太人信的可不是基督教,他们有自己民族的那一套,叫犹太教。

犹太教的《旧约圣经》禁止搞高利贷,犹太人为什么还干?

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机缘,犹太人被驱赶出了自己的故土,流落在欧洲各地,陷入到汪洋大海一般的其他民族的包围之中。

这些民族又给犹太人做了两条规定,第一条,你们不准拥有土地;第二条,你们不准加入行会。

就剩下一条活路:做生意。

而一做生意,你就必然会牵扯到什么借款、放贷、收利息。

犹太人也很纠结,找来找去,找到《圣经》当中的一句话,说你们可以给外邦人放利。就是如果不是本地人,不是本民族的,这可以;如果是本民族的兄弟,就不要来这一套了。

犹太人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吗?只要我们是一个民族,就算他是我邻居,只要他不是犹太人,我给他放贷,这就是《圣经》里讲的外邦人。

所以在心态上一下子就平衡了,这一平衡之后,犹太人就光明正大地做起了高利贷的生意。

08

会到标题:不能让你更好赚钱的玄学不是好玄学。

我什么我会有这个结论?

因为当今世界,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但其实我们也有高度一致的地方——谈到钱这个话题,我们的取向好像就很一致。

科学家、诗人、或者沉浸在恋爱中的年轻人,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能是科学、是艺术、是爱情,但他们也都会承认,钱是很有用的。

为什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是对金钱的态度又很一致呢?

并不是因为现代人都是拜金主义者,而是因为按照工具理性的逻辑,金钱就是一个最通用的工具。

 马克斯·韦伯同时代的一位社会学家齐美尔有一个比喻,他说:

“金钱有一点像上帝,上帝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每个人都可以用上帝的名义做自己的事情。”

我们都承认,不论追求什么,金钱都是有所帮助的。

这叫金钱共识。

不仅是世界范围如此,在中国当代夹缝中生长的思想家们,谈什么好呢?

别的都有可能被封,只有谈钱、谈如何搞钱,同样是最安全的!

这个是难得的好消息,至少有可以谈的东西!

09

关于宗教对于赚钱的合理性解释,其实马克斯·韦伯写过一本书专门论述过,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的结论是:

赚钱正当、道德,本身就是一场经济变革。

新教徒身上,赚钱不是指向享乐主义、幸福主义,而是带有宗教般虔诚的目的。

资本主义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一个意外结果。

我们来看新教伦理的关键两步:

一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人想要得到拯救,不在遵守教会的律法和礼仪,而在于自己的信心。

二是天职观(Calling)的建立:在活着的时候,教徒好好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

这样之后,世俗生活就被赋予宗教意义。

10

中国当代关于赚钱最常用的词是源于道教文化的:发财。

我们有专门的财神爷,不仅有文财神,还有武财神。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世俗化的国家,不喜欢太多神神鬼鬼的东西,喜欢把一切神仙“有用化”。

中国的神仙,从送子观音到逢考必过菩萨,服务非常全面。

在前现代社会,道家在我们的世俗社会里用处其实非常大:山、医、命、相、卜,也就是选房子、治病、心理、识人、预测,简直就是把一个世俗社会所有的用处都包揽了。

道家一点也不反对你发财,福建人、浙江人、潮汕人那边都是非常信仰传统文化,也不妨碍他们发财、出海。

冥冥中我感觉:相信自己传统文化的人,会得到祖先神明的保佑,包括发财。

三、时间

——彭壮20240228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