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壮:从张学友演唱会抓逃犯说起

1、

演唱会抓逃犯

张学友的演唱会上又吸引了几名逃犯,警察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已经不是第一次抓到逃犯了。是什么让逃犯都忍不住冒险把自己置身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难道他们忘记自己逃了这么久了吗?只有一个原因,他们的潜意识里宁愿进入监狱也不愿意做一个从此永远远离人群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张学友的演唱会就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体育馆,我也不会见识万人空巷、体育场里面外面的人都在哼着同一首歌的场面。那么多男人和女人,放下了平时这个时候的习惯爱好,都去听一首随便在QQ音乐里就可以找到的歌,难道就是真的很浪费钱吗?而我感受到的是两个字:共振。

在一个“场”里,所有人都用同样一种语调和气息念念有词,这难道和任何一个万人祈祷的场面、围着篝火牵手跳舞的人群、部队战士的拉歌、古代的祭祖宗教仪式、老罗鸟巢演讲没有相似之处吗?我们太依赖移动互联网,一旦感受这种肉身的“场”的共振力量,会感受到一种亢奋和激动。这种感觉是没有办法通过网络来实现的,这是生命的勃发,这种力量来自人类原始的社群感和部落感。

2、

春游的遗憾

高中的时候我干了一件十分傻的事情,现在还让我耿耿于怀。那是一个国庆节,班上组织一起去武汉大学参观和秋游,因为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去过,选择了不去,我也想多搞一下学习,于是本来分好了组的,后来我还是决定不去了。结果是,我凭空多出了七天休息时间,我带了很多书回家,然后一直到返校我都没有看过什么书。假期结束后,我听到同学们都在讨论武汉的各种趣事,我在那里没有办法插话,有些羡慕、有点后悔、有点尴尬,感觉自己是一个远离人群的人。

其实我一直没有弄懂哪里出了问题,后来,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每个周末我都带很多书回家,我都没有真正用心去看,那段时间脑子里总是有想去接近又无法接近别人的感觉,直到第一次高考失败。我出去打工当服务生,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分工协作后,好像突然醒悟了一般。再复读时,我在课堂上经常和老师互动,我不再在课间的时间纹丝不动的坐在座位上压迫自己学习,我会经常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也会去嬉戏打闹。特别是同桌的互动,这样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有了活力,脑子也清晰了很多,最后当然考得也好。

人们经常说“心态好”,就是说不会受到太多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己的情绪,发挥正常水平。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接近人群,越是远离人群,其实心都在猜,所以也越敏感。所以后来当我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无力感的时候,往往是压力等因素让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这种时候说什么道理都没有用,因为人的能量和活力没有了。最好的办法是走出去,去旅游,去拜访好友,去和人群共舞。

3、

《富兰克林自传》书摘

P78

我早先原该提到,在前一年的秋天,我把我大多数的有才能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相互切磋琢磨的社团,我们管它叫做“密社”。我们每星期五晚间开会。我起草的章程规定每个社员须依次提出一两篇研讨道德、政治或自然哲学中任何问题的论文,并在会中讨论,每隔三月要提出和诵读本人习作一篇,题目任选。我们的辩论由会长主持,而且应当根据诚恳的探求真理的精神,而不是以爱好争辩或是求胜的态度来进行。为了防止激昂的情绪,一切肯定意见的表达和直接的抗辩过了一些时候就成为非法了,违者处以小额罚金。

P79

我们的友谊毕生从未间断,先后有四十多年的时间。这个社团差不多也继续了那么多年,是当时在宾夕发尼亚的最优秀的哲学和政治学派。由于我们在讨论前的一个星期先把论文在会上宣读一遍,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时能够细心注意到不同的题目,庶使我们在讨论时更能将得到真切中肯。在这会里我们也培养谈话时的良好习惯。在我们的会章中我们拟订了一切可以防止互相冲突的办法,因为这样,我们的社团才能够长期存在,关于这个社团今后我将有机会常常提到它。

人需要社群就像鱼需要水一样。而我个人有一种故意避免和身边大多数人一起去干同样一件事的习惯,比如春晚、比如抖音。有人说,不要去随大流心急火燎的凑那些热闹,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但是我要说,尽管如此,我们不该远离人群,我们可以去寻找甚至创造那些属于自己的社群,就像富兰克林的密社一样。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